时间: 2024-12-18 19:47:10 | 作者: 新闻资讯
11月20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对外发布修订后的《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称《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下称《管理办法》)。7月初,工信部曾对以上内容发布征求意见稿。
《规范条件》最早于2013年发布,并先后于2015年、2018年、2021年进行修订,在技术指标、产能利用、生产能耗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
界面新闻注意到,与2021年本规范条件对比,主要修订点包括:一,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原20%提升至30%。
二,《规范条件》提高了部分技术指标要求。三,修订后的《规范条件》提及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四,引导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此外,《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对加强规范名单管理提出了诸多要求。
《规范条件》提高光伏产品的技术指标,具体体现在增加了对N型电池、组件等产品的有关要求。最新文件要求提及,将现有单晶硅光伏、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不低于22.5%、19.6%提升至P型、组件效率不低于23.2%、21.2%,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5%、22.3%。
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现有项目P型和N型电池、组件平均效率值为行业中等水准,新建项目P型和N型电池、组件平均效率值考虑了行业领先水平以及政策发布实施后行业能够达到的指标水平。
《规范条件》还涵盖了除晶硅外的下一代技术钙钛矿。新增了对于钙钛矿组件转化效率的要求为,现有不低于14%,新建不低于15.5%。
这两年,光伏行业内企业专利纠纷不断,《规范条件》也加强了对于保护的重视,提出企业应具有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专利,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且近三年未出现被专利执法机构裁定的侵犯权利的行为的要求,鼓励企业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完善相关体系建设等。
同时,强调对产品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将工艺及材料质保期由10年提升至12年,提升产品衰减技术指标,并增加光伏组件非金属材料的燃烧性能和光伏产品可靠性试验要求。
在最新出台的《规范条件》中,光伏制造端的能耗标准进一步提升。文件称,提高现有及新建多晶硅、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组件项目电耗和水耗指标,强化公司制作过程绿色化要求,鼓励公司参与光伏行业绿色低碳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带领企业开展光伏产品回收利用研发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此外,《规范条件》增加了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等要求,鼓励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认证,开展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公开披露工作。
近两年来,光伏产业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供给产能大于需求,相关企业内卷严重。在市场行为无法完全解决困境的现状下,近期诸多企业人士、专家多次提及加强宏观调控来助力落后产能出清,呼吁行业健康发展。
日前,在成都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市场化的限产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现代市场调节的工具和手段之一,西方也有欧佩克协议,这是行业自律、共同限产稳价的相关机制,我们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用,只要不极端,有条件的、尽量释放自身市场的力量。
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副理事长王进提及,目前行业可以靠市场本身处理问题,但是太漫长,此时需要政府介入。他建议,政府如何有所作为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控制产能方面的手段,能够直接进行产能置换,增加进入行业的成本;二要打开市场,学习欧洲等他国经验,提高风光渗透率,把电力体制发展到合理的程度。同时,进一步打通海外市场。
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高纪凡在上述会议期间表示,对于新形势下光伏行业发展,建议将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共同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打造高水平发展的市场环境;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夯实促进高水平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力发展新型和微电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开高水平发展的广阔应用空间。